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

《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新书发布会暨“感觉与运动”东西部青年科普论坛

2021-11-30 16:4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21| 评论: 0

摘要: 2021年11月25日下午,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和运动分会、上海民盟同舟吉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卓越脑科学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癌痛转化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新书发布会暨“感觉与运动”东西 ...

20211125日下午,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感觉和运动分会、上海民盟同舟吉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卓越脑科学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癌痛转化研究所联合承办的《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新书发布会暨“感觉与运动”东西部青年科普论坛在上海陕西大厦举办,活动在腾讯会议进行了线上同步直播。

在新书发布会的开始,新书主译吉永华教授介绍了疼痛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史,新书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疼痛研究泰斗、复旦大学赵志奇教授对本书的译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本译著精彩地阐释了从关注临床罕见个案,到组织协调各方力量,潜心追踪研究,最终揭秘了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7亚型主导疼痛反应敏感性的完整写实性纪录,作为一部如何发现科学问题、如何契而不舍地科研攻坚克难、如何实现科研成果医学转化的生动范例,值得一线生命科学和医学工作者思考借鉴 !”



副主译刘志睿博士介绍了有关疼痛的若干历史疑题、疼痛的简史以及20世纪以来,中国神经科学在风浪中挺然前行,百舸争流生机盎然,在神经元受体及胞内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刘志睿博士还进一步介绍了《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与吉永华教授的渊源,缘起于2019年中国神经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吉老师及其几位弟子对Stephen G. Waxman出版的专著Chasing Men on Fire产生浓厚兴趣并着手启动该书的中文版版权沟通,同年10月取得Waxman的正式授权。20208月完成初稿,经过严格的互审、审读后,于20218月交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11月新书发布。随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谢丹代表出版方为新书发布会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随后进行的是“感觉与运动”东西部青年科普论坛,吉永华教授的多位弟子围绕感觉和运动等主题,向与会人员进行了科普报告。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陶杰博士汇报了“2021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的执行推进审视”,介绍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生机制及有氧运动的干预。结合临床,对小儿原发性癫痫及癫痫认知与情绪障碍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对有氧运动干预小儿癫痫认知与情绪障碍的网络机制进行了研究。



吉永华教授2020级硕士研究生贾宇翔汇报课题“有氧运动通过“骨-脑轴”干预癫痫后抑郁的分子机制”。贾宇翔介绍了科学指导下的有氧运动可以对癫痫的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后抑郁情绪的干预产生积极效果,利用不同种的实验方法检测验证其中涉及到的关键因子和重要机制。吉永华教授2019级硕士研究生王佳唯介绍了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1a) 介导肿瘤微坏境调控乳腺癌侵袭机制研究,指明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发现酸性微环境下ASIC1a“感受”细胞外的酸性环境,将这种信号通过细胞内钙离子和β-catenin传递给细胞,进而调控乳腺癌细胞的EMT,阐述了一个完整的信号通路来说明酸性环境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吉永华教授2019级硕士研究生姚余汇报课题KCNMA1功能缺失型突变介导癫痫发生的机制研究”,发现了一个新的BK通道功能缺失癫痫突变体E155Q。 BK通道的缺失,除了影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复极化,也可能调控小胶质细胞溶酶体TRPML1的钙释放功能,抑制细胞自噬,介导炎症与癫痫发生。





学术报告后,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针对会议主题饶有兴致地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探讨,学术氛围浓厚。




会议结束时,吉永华教授深情回顾并感谢了新书编译过程中给予过帮助的专家、同道和好友,感谢上海卓越脑科学发展基金会和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为本次发布活动而付出的努力。最后,参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逐痛之道:疼痛基因简史》新书发布会暨“感觉与运动”东西部青年科普论坛圆满结束。


© 2001-2013 上海市崇明新华癌痛转化研究所   Powered by 希网科技     
返回顶部